做这碗面,火候和节奏得拿捏得像老司机开车,稳当又顺畅。先烧水,两份水得同时开工。一份用热水壶烧,咕嘟咕嘟响的时候正好用来调碗底;另一份在锅里烧,火苗舔着锅底,冒出白气的那一刻就是下面条的信号。趁着水还没开,把鸡蛋提前磕进小碗里,轻轻一搅,去壳的蛋液下锅时更容易化身一朵漂亮的荷包蛋,省得煮出来散成一团“蛋花汤”。叶子菜也得赶紧洗,哗啦啦冲干净,撕成小块备用。这时候,锅里的水应该已经翻滚起来了,面条下锅,筷子轻轻一拨,免得粘成团。
面条在锅里欢快地打转,差不多两分钟后,轮到鸡蛋上场了。蛋液得从锅边缓缓倒进去,像给面条盖条薄被子,慢慢凝固成形,看着就让人满足。调料也别闲着,盐巴撒一点,生抽酱油倒一勺,菌油带着菌子的鲜香往锅里一勺下去,空气里立马弥漫开一股让人咽口水的味道。花椒油得悠着点,两滴就够,多了辣得满头汗,少了又少了那股麻香的灵魂。香葱末最后撒,绿油油的点缀像春天的草地,瞬间让这碗面有了生机。
碗底的活儿也得同步干。热水壶里的水烧开了,往碗里倒点热水,把调料化开,酱油的咸香和菌油的鲜味混在一起,闻着就让人肚子咕咕叫。煮面的时间掐得差不多了,大概五分钟,面条软硬适中,筷子一挑,连汤带蛋一起捞进碗里,热气腾腾的,像给冬天开了个暖气片。别急,锅里的汤可别浪费,把洗好的叶子菜一股脑儿倒进去,再添点热水,煮个两分钟,青菜软了却还带着点脆生生的口感,捞出来码在面上,绿得像翡翠,漂亮得不行。
端起这碗面,热气扑面而来,像是老朋友的拥抱。面条吸饱了汤汁,每一口都带着酱油的醇厚和菌油的鲜香,鸡蛋咬下去,蛋黄软糯得像流心巧克力,青菜清爽解腻,嚼着嚼着,疲惫好像都被这热乎乎的汤给泡走了。吃面的时候,窗外的风声好像也没那么刺耳了,屋里的灯光也显得更暖了。这不就是生活吗?平平淡淡,却总能在小事里找到满足。
做这碗面,学问也不少。比如盐巴,千万别手抖撒多了,酱油本身就够咸,多了就成咸菜汤了。菌油是个宝,带着野生菌的香气,一勺下去,汤底的层次感立马就不一样了。香葱呢,可以多买点,切碎了装进保鲜盒,扔冰箱冷冻室,随用随取,方便得像点了外卖。有人爱吃面条煮得烂乎点,那就多煮一分钟,软糯得像在吃云朵;有人喜欢筋道,那就少煮半分钟,嚼着有股麦香的韧劲儿。总之,这碗面随性又自由,怎么吃都舒坦。
这碗面的妙处,还在于它随手可得。超市里随便一抓,就是一把青菜、一包面条,鸡蛋家里常备,调料也不稀奇。成本算下来,可能还不到十块钱,却能吃出五星级的满足感。比起那些花里胡哨的网红美食,这碗面老实得像邻家大哥,啥花样没有,就是实诚。吃着吃着,你会发现,幸福这东西,有时候真不用多复杂,一口热汤,一个软糯的鸡蛋,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