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胡同里,风吹过,带着点老城墙的土香。1922年,民国十一年,两兄弟——胡伯特和詹姆士·怀特,顶着大洋彼岸的风尘,揣着相机,踏上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他们在北京开了间语言学校,教书育人,闲暇时却像两个好奇的孩子,背着相机满城跑,拍下了一幕幕北京的模样。后来,这些照片集成了《燕京胜迹》,1927年在上海印了书,成了民国初年北京城的一面镜子,照出了那时候的烟火气和老皇城的庄严。
再往东走,到了朝阳门外的大街,东岳庙的牌坊立在那儿,透着股子威严。这庙可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的地标,供奉泰山神东岳大帝。庙门前的石狮子瞪着圆眼,好像在说:“来拜拜,保你平安顺遂。”庙里香客来来往往,烧香的、求签的,个个神情专注。怀特兄弟按下快门时,怕是也闻到了那股檀香味儿吧?东岳庙如今还在,你去逛一圈,会不会觉得时间像被按了暂停键?
接着说真觉寺金刚宝座,俗名叫五塔寺。海淀区长河北岸,五个小石塔站在高台上,像五个沉默的卫兵。明成化九年建的,塔身雕工细腻,风吹雨打几百年,愣是没塌。怀特兄弟拍这塔时,夕阳可能正打在塔尖上,影子拉得老长。你站在那儿,会不会觉得这塔在跟你唠嗑,讲讲明朝的那些事儿?这地方现在游客不多,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下回路过,不妨去瞧瞧。
北京孔庙的大成殿,离雍和宫不远,静得像个世外桃源。殿前的匾额是大手笔,乾隆爷题的“大成殿”,下头康熙爷写的“万世师表”。这地方供奉孔子,透着股子书卷气。怀特兄弟镜头里的柱子红得发亮,屋顶的琉璃瓦闪着光,像在说:“学问这东西,永远不过时。”你去孔庙转转,会不会觉得,孔子他老人家好像还在那儿,笑眯眯地看着你?
钟楼和鼓楼,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站得笔直,像北京城的俩门神。怀特兄弟远远地拍,楼影映在胡同里,透着股子岁月静好。鼓楼的鼓声早就停了,可你站在那儿,是不是还能听见当年的节奏?这俩楼现在是地标,游客爱来打卡,可你细看,会不会觉得它们在低声诉说老北京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