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大沙漠如果出现暴雨,塔克拉玛干沙漠能变成绿洲吗?
不太可能,2024年8月,塔克拉玛干沙漠就发过洪水。
有的沙漠地区降水量比热带雨林地区还要多,沙漠化主要原因在于土壤缺乏腐殖质与粘土矿物,盐碱化严重。
国外例如千湖沙漠,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面积约300平方千米。千湖沙漠年降水量约2000毫米,比北京年降水量约700毫米还多。
(网络图片)
1981年巴西在此建立国家公园。该公园由众多白色沙丘和季节性的小型咸水湖共同组成。由上图可知,沙漠附近是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之中因旱雨两季不同,公园里的风景在不同时间段是迥异的。
雨季时,沙丘之间会因沙丘移动,流水冲蚀、曲流改道,会产生一些新的湖泊。当河流穿过沙丘地带时,这些湖泊之间就会被连通,形成几个大的整体。旱季时,湖泊会在炎热的气温下开始蒸发,水面下降,最终被沙丘分割成众多独立的湖泊,因此得名千湖沙漠。
显然,千湖沙漠就是湿润气候下形成沙漠的例子。湿润气候的形成有多种因素控制,包括纬度(例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倾向于干旱)、海陆(中低纬度沿海大陆东岸多湿润,西岸偏干旱)、地形地貌(高大山脉迎风坡湿润,背风坡干旱)、水系(大河大湖可以改变局部气候,例如罗布泊钾盐池建成后降水明显增加),植被仅是多个因素的一方面,而且不是主要因素。
湿润气候与植被没有必然联系,在千湖沙漠与巴西热带雨林的植被区别一例中,主要控制因素包括土壤条件差别和海陆位置差别。千湖沙漠土壤有机质与黏土矿物比雨林的土壤少,而且因为临海而盐碱化严重,因此湿润气候下植被不发育。
其它湿润区也有湿润气候下植被不发育的例子,例如在东北一些近几百年发生过火山爆发的区域,地表多是玄武岩,土壤尚未发育成熟,因此不利于植被生长,地表多是地衣、苔藓、灌木,而未被火山熔岩流覆盖的区域就有乔木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