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睡眠养生:一夜好眠,健康之源
更新于:2025-03-24 11:54:23

本文转自:玉林日报

睡眠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良好的睡眠不仅能够恢复体力,还能促进身心健康。中医对睡眠有着深刻的认识,认为睡眠与人体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密切相关。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睡眠的重要性,分析不同时间段睡眠质量与脏腑的关系,并提供改善睡眠质量的中医方法。

中医对睡眠的认识

中医认为,睡眠觉醒是人体阴阳动静对立统一的功能状态。人与自然相应,自然界有昼夜交替,人类则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属阳,夜属阴;寤(醒)属阳,寐(睡)属阴。人体阴阳之气随昼夜的交替而往来,于是有了寤寐的交替。

中医还认为,人的寤寐变化以人体营卫气的运行为基础,其中与卫气运行最为相关。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周而复始。中医学天人相应的观点认为,睡眠是人适应自然、合乎自然的一种状态,反映了人体阴阳营卫的变化,也受阴阳营卫变化的影响。

不同时间段的睡眠质量与脏腑的关系

在中医观念中,人体作息时间应与自然规律相统一,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五脏各有一个时间段,整体睡觉时间建议为晚上9时至早上7时。

21:00—23:00养心:心主血脉,需及早进入安静、静谧的睡眠,有利于其进入平静的状态,维持生命活动。

23:00—1:00养肾:肾为先天之本,通过良好的排泄、代谢功能来维持内环境稳定。在这个时间段,若已陷入深睡状态,则有利于肾缓慢代谢及休养,避免过度工作带来的负担。

1:00—3:00养肝:肝主疏泄,喜调达恶抑郁。肝阴对于人体非常重要,因此在深夜时分为肝休养的时间,能够潜阳入阴,调养肝气。

3:00—5:00养肺:肺对于气机升降、纳清吐浊非常重要。如果肺阴不足,可能会表现为在这一时间段咳嗽加重等症状。

5:00—7:00养脾:脾主运化,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

改善睡眠质量的中医方法

针对失眠、多梦等睡眠问题,中医提供了多种调理方法,包括穴位按摩、食疗调养、环境营造等。

1.穴位按摩

按摩特定的穴位有助于舒缓身体、安心养神,改善睡眠质量。

印堂穴:位于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用中指螺纹面按揉2分钟,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安眠穴:位于耳垂后的凹陷与枕骨下的凹陷连线的中点处。用双手中指指端按揉2分钟,具有镇静助眠的作用。

内关穴:位于腕部横纹上2寸。用拇指端螺纹面轻轻按揉约1分钟,具有宁心安神的作用。

神门穴:位于小指侧腕部横纹头凹陷处。用拇指指端轻轻按揉1分钟,具有助睡安眠的作用。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用拇指指端轻轻按揉1分钟,具有除烦安眠的作用。

2.食疗调养

合理的饮食习惯对于调整失眠多梦十分重要。以下是一些中医推荐的食疗方——

芹菜红枣汤:芹菜200克,红枣10枚,加入适量的水煮汤,分次饮用。适用于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的失眠者。

百合半夏红枣粥:半夏50克,百合50克,大米100克,白糖5克,红枣20枚。先煎半夏取汁,再加入大米、百合、红枣同煮成粥,加糖后即可食用。适用于痰多胸闷、厌食暧气的失眠者。

黄连鸡蛋炖阿胶:黄连10克,生白芍20克,鸡蛋2枚,阿胶50克。先将黄连、白芍加水煮取浓汁,去渣。再将阿胶加水蒸化,倒入药汁中,放入蛋黄拌匀。每晚睡前服1次。适用于心烦失眠、心悸不安的失眠者。

安神定志汤:远志肉20克,炒枣仁20克,石莲肉20克。以上3味水煎1小时,每日服2次。适用于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的失眠者。

酸枣粥:酸枣仁500克,大米100克。先将酸枣仁研碎,水浸取汁500毫升,再将大米淘洗干净,与酸枣仁汁同煮成粥。适用于胆怯心悸、遇事善惊的失眠者。

3.环境营造

良好的睡眠环境对于提高睡眠质量至关重要。

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制定的《睡眠相关家居环境标准》,建议单人卧室不应小于5平方米,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4米。卧室应有天然采光,通风采暖良好,湿度保持在50%~60%为宜。

床垫承托力要适中,对压力反应迅速,保证脊柱平直,各点皮肤压强均等。床垫的填充物要富有弹性、密度高,能够顺应人体曲线,减少颈部、脊部和臀部所承受的重力压力。

睡前避免喝咖啡或浓茶等提神饮料,不要开灯睡觉,避免蓝光干扰褪黑素分泌。可以听舒缓的音乐、泡脚、洗热水澡等,有助于放松身心,促进睡眠。

4.情绪调节

情绪波动是导致失眠多梦的一个重要原因。可以通过舒缓的音乐、瑜伽、呼吸练习、冥想等方式来放松身心,减轻压力,保持愉快的心情。

如果出现严重的睡眠问题,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好好睡觉
好好睡觉
2025-03-26 14: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