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如果就相对论的想法去申请自然科学基金,会不会因为没有工作基础悲剧?
更新于:2025-04-07 09:08:51

爱因斯坦有非常大的一个特点,就决定了他如果在现在的自然科学基金的这种体系之下是绝对拿不到项目的,那就是他在很多论文中体现出了很浓厚的哲学味道,他并不是用真实的数据和推导去作出论证,而在一些容易有争议且比较关键的问题上使用他自己的哲学品位作出选择。这个在相对论的发现上有非常明显的体现。

看到这一点有一些民间科学可能就坐不住了,但要先声明的是,爱因斯坦和民科最大的区别在于,民科并没有严格的数学推理和对实验的预测,而爱因斯坦是有这些东西的。只是在通过严格的数学推理和实验图像当下不能够解决的某个环节比较关键的问题上,爱因斯坦根据个人的直觉或者说是所谓的哲学倾向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而且很快得到了实验验证。当很多前沿的物理学家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场物理学革命的时候,爱因斯坦率先根据他的直觉,taste(品位)以及对物理底层理论的了解,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

了解了这些就能明白为什么爱因斯坦也会犯错误。爱因斯坦也犯过两个比较大的错误,一个是宇宙学常数的错误,另外一个是在量子力学上犯的错误。这两个错误基本上都是先验判断的,并没有太多的实际证据。所以当爱因斯坦的依据是自己的哲学思想时,就难免会出错。因为物理学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实验去指引,而不是直觉,也不是所谓的哲学偏向。

爱因斯坦在提出相对论的1905年之前比较能够一提的文章,有1902年发表的《关于热平衡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运动论》,以及1903年提出的《热力学基础理论》,这两篇文章基本上都是关于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的方向,在此之前,他还做过关于一些毛细现象的文章,后者似乎有比较大的误差,因此并没有选入爱因斯坦文集。

爱因斯坦提出的关于热力学基础的论文并没有太多创新的地方,实际上在早几年前吉布斯已经提出来了,而且吉布斯的理论更加容易理解且体系化。所以他这两篇文章如果放到今天来看的话,很难发表到一个好的期刊上,因为很有可能以创新性不足被拒。如果爱因斯坦以这种文章去申请相对论的项目肯定是不行的,很明显研究基础是不够的。

我们接下来可以看看爱因斯坦关于相对论的几篇具体论文,比如1905年的相对论的第1篇文章,也就是《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他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引用任何一篇文章,就这一点,在今天基本上都过不了审。其次,他提出相对论,并没有直接且明确的动机。文章一开始先叙述了电磁现象表面上的不对称性,然后在没有充足的实验证据和理论探索下,通过自己的taste,作出理论上的选择,抛弃了一些无关的假设,直接提出最核心的两条基本原理,然后先给出了时间的同时性定义,再推导出洛伦兹变换方程。

在发表狭义相对论文章之后的3个月中,爱因斯坦发表了一篇特别短的短文,题目是《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这篇文章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质能方程式。而他的推导方法也是非常奇特的,他从光的传播中能量的变化导出的结果。这种方法即使是从今天的眼光来看,还是会感觉这个公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绝对是天才般的想法!但是如果放到今天来看的话,也是有很多问题的。比如同样没有引用文章,推导过程过于奇特,又不能够用更加让人信服的方式论证自己结果的正确性。

再比如在1907年的时候,爱因斯坦发表了一篇关于相对论的综述。在面对与实验数据没有其他理论符合的更好的情况下,爱因斯坦坚持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但他也提不出更加有力的证据。在评价其他人的工作的时候,声称结果只是偶然跟实验结果比较相符。事实上正如爱因斯坦所言,但是放到今天来看这句话显然没有什么大的说服力。

总的来说,爱因斯坦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他拿不到项目。但是同样的,这个问题本身也是有问题的。你不能把一个100多年前的一个历史人物放到今天,那个时候同行评审制度还并没有完全真正的建立起来。我们要反对的是对同行评议制度的滥用,而不是同行评议制度本身。

那谁又能知道,提供给爱因斯坦专利局工作的同学格罗斯曼,他的父亲可能还认识基金委主任呢?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