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我的近10年职业生涯,核心竞争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会写代码"这个基本技能。
在腾讯的前五年,我几乎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技术苦行僧"。从QQ厘米秀到腾讯课堂,从jQuery到现代前端框架,我经历了前端技术的几次重大变革。那时的我,把每一个技术细节都当作必解的谜题。
但随着年龄增长和经验积累,我发现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技术精进,而是在技术深度与广度之间找到平衡。
在腾讯IMWeb团队期间,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原则:不设边界。整个开发链路上,但凡觉得哪个环节"不够优雅",我就一定要想办法优化它。从前端基建到监控平台,再到低代码转型,每一步都让我对技术有了更深的理解。
如今在字节跳动负责AI前端团队,我更加理解了全栈思维的重要性。前端工程师不再是简单的"页面仔",而是需要具备设计、后台、客户端等全栈研发经验的综合型人才。特别是在AI时代,如果只会写Vue或React组件,很快就会被淘汰。
记得2021年互联网教育行业突然崩塌的时候,我第一次如此深刻地感受到商业世界的无常。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纯粹的技术追求是不够的,必须与业务深度结合。
在腾讯QQ桌面端项目中,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技术挑战,更是如何在保持兼容性的同时实现现代化重构。这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需要深入理解业务需求和用户痛点。
如今在AI时代,我深耕AI领域、AI编程等技术研究,更加确信:技术的价值最终是通过解决业务问题来体现的。前端工程师的核心竞争力,是能够高效地将复杂的业务需求转化为优雅的技术方案。
在职业发展的第七年,我曾经历过严重的职业倦怠。每天的日程表被无休止的会议填满:四个产运团队的例会、层层叠叠的排期评审、永远写不完的汇报PPT...时间碎片化得让人窒息。
正是在那段时间,我意识到仅靠技术已经无法突破职业天花板。于是我开始系统学习产品思维,阅读产品商业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边界。
2023年,ChatGPT的横空出世让整个科技圈地震。我立即投身这股AI浪潮,写下《花了大半个月,我终于逆向分析了Github Copilot》引发技术圈热议。这种对新技术的敏感度和跨界学习能力,成为我在AI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现在作为豆包Marscode官方讲师,我更加确信:终身学习是前端工程师在这个快速迭代的行业中生存的关键。特别是在AI与前端技术融合的浪潮中,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从一线工程师到团队负责人,这个角色转变让我明白:技术领导力是高级前端工程师的核心竞争力。
记得在腾讯经历大裁员时,我曾坐在显示器前,盯着那份需要填写的Excel表格。光标在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上跳动,每一次点击都像是一记重锤。那次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团队的重要性。
如今在字节跳动,我负责的不仅是代码质量,更是团队文化和成长氛围。能够带领团队共同成长,解决复杂问题,这种能力可能比精通某个框架更为宝贵。
职场生涯中,我曾因为过于追求"技术正确"而犯下错误。在一次跨部门季度汇报会上,我仗着自己过硬的技术实力,毫不留情地指出了其他部门方案中的技术漏洞。结果可想而知,我的提案被一再打回,跨部门协作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
那次经历教会了我:职场最重要的,从来都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你怎么说。技术追求极致,但人心需要温度。所谓职场情商,不是要你放弃原则,而是学会用更柔和的方式坚持原则。
如今,我依然对技术保持着极致的追求,但学会了在表达时多一分善意,少一分锋芒。这种平衡技术与人际关系的能力,是我认为高级前端工程师必备的核心竞争力。
回顾这十年的前端生涯,我认为5年以上前端工程师的核心竞争力已经从单纯的"编码能力"进化为以下几点:
最后,我想说的是,前端工程师的核心竞争力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AI的发展,大量基础编码工作将被自动化,但这不意味着"前端已死",而是我们需要向着更高层次进化。
我们已经看到AI如何改变前端开发流程。未来的前端工程师,将AI落地在实处,学会领导AI,而不是简单的"代码搬运工"。
如果你已经做了5年以上的前端开发,请记住:你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你掌握了多少框架和库,而在于你如何利用技术和经验解决真正的业务问题,以及如何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持续进化自己。
正如的我的公众号立意:"认知"在人生中极为关键。站在AI与前端融合的时代浪潮中,唯有不断提升认知边界,才能在这场技术革命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分享,与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