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吃豆,赛过吃肉”,进入3月份,多吃这“4豆”,营养又健康
更新于:2025-03-24 11:41:36

一、黄豆

黄豆是大豆的一种,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豆类食物之一。黄豆中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质、膳食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助于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和提高免疫力。黄豆中含有的大豆异黄酮等植物化合物,还具有降低胆固醇和预防乳腺癌等健康功效。

黄豆的食用方法非常多样,可以作为配菜煮熟或加工成豆腐、豆浆、豆腐干等多种豆制品。在食用时,可以将黄豆与其他食材搭配,如炒豆芽、黄豆煲、黄豆汤等。黄豆也可以作为主食搭配米饭一起食用,这样既可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又可以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

推荐食谱: 茄汁黄豆

材料:黄豆 200 克;西红柿 2 个;洋葱 1 个;蒜 2 瓣;番茄酱 2 汤匙盐适量

;糖适量;橄榄油适量

步骤:

1、将黄豆用清水浸泡 8 小时,然后沥干水分。

2、将黄豆放入压力锅中,加入足够的清水,加盖煮开,转小火煮 20 分钟,然后关火静置至锅内压力完全释放后打开锅盖。

3、将西红柿切成小块状,洋葱和蒜剁碎备用。

4、在热锅中倒入橄榄油,加入洋葱和蒜炒香。

5、加入西红柿翻炒,然后加入番茄酱、盐和糖,再翻炒几分钟。

6、把煮熟的黄豆加入锅中,翻炒均匀,让茄汁均匀地覆盖在每颗黄豆上。

7、加入适量的清水,盖上锅盖,小火煮 10 分钟。

8、最后,根据个人口味再次调整盐和糖的量,煮至汤汁浓稠即可。

二、绿豆

绿豆是豆类食物中的一种,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食材。绿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清肺润肤等功效。绿豆中的维生素B1和B2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体力和免疫力,对于提高大脑活力、缓解疲劳也有帮助。

绿豆可以煮汤、煮粥、做甜汤等多种食用方式。绿豆汤是一种很常见的食品,可以加入红枣、花生、莲子等食材一起煮制,增加口感和营养。绿豆粥也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可以加入其他食材如红豆、桂圆等,做成营养丰富的甜品。

推荐食谱:绿豆糯米糕

所需材料:糯米粉 200 克;绿豆 150 克;红糖 100 克;植物油 适量;糯米叶(或者荷叶) 适量

步骤:

1、将绿豆浸泡在水中 2-3 小时,然后将水倒掉,加入适量清水,放入蒸锅蒸熟备用。

2、将红糖加入适量的水中,煮至溶解,待凉备用。

3、将糯米粉加入适量的温水中,搅拌成均匀的面糊,然后加入适量的植物油,继续搅拌均匀。

4、将蒸熟的绿豆用勺子压成糊状备用。

5、取一片糯米叶(或荷叶)放在手掌心上,加入适量的糯米粉面糊,摊成圆形薄饼。

6、在面糊中间放入适量的绿豆糊和红糖水,然后将糯米叶对折,捏紧口部。

7、将糯米糕放入蒸锅中,大火蒸 20-30 分钟即可。

三、红豆

红豆是一种常见的豆类食物,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健脾开胃、润肤美容、滋补补血等功效。红豆中含有的芸香甙等成分可以增强血管的弹性,对于预防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红豆可以做成甜品、煮汤、煮粥等多种食品。红豆糯米球、红豆汤圆等甜品是比较常见的食品。煮红豆汤、红豆粥等,可以加入其他食材如莲子、桂圆等,增加口感和营养。

推荐食谱:红豆卷

材料:200克糯米粉;50克细砂糖;3个鸡蛋;50毫升水;200克红豆馅

步骤:

1、将糯米粉、细砂糖和鸡蛋混合,搅拌均匀,加入适量的水搅拌成蛋皮糊。

2、将平底锅加热,抹上一层油,然后倒入适量的蛋皮糊,摊成薄饼状,煎至两面金黄色。

3、将煎好的薄饼取出,摆平晾凉,然后将红豆馅均匀地涂抹在蛋皮上。

4、把蛋皮卷起来,切成适当的长度即可。

小贴士:

1、蛋皮糊要搅拌均匀,避免出现颗粒状,影响口感。

2、煎薄饼时要火不要太大,否则容易煎糊。

3、卷的时候要轻柔,避免破坏蛋皮。

四、黑豆

黑豆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豆类食品,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滋阴润燥、降低胆固醇、保护肝脏等健康功效。黑豆中的芸香甙等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的健康状况。

黑豆可以做成多种食品,如黑豆糯米饭、黑豆汤等。黑豆可以与其他食材搭配,如黑豆糯米饭可以加入红枣、桂圆等,增加口感和营养。黑豆汤可以加入红枣、莲子、芡实等,提高口感和营养。

推荐食谱:黑豆花生汤

材料:100克黑豆;50克花生;适量的水

步骤:

1、将黑豆和花生分别洗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

2、将锅烧开后,转小火慢炖2-3个小时,炖至黑豆花生熟软,出汤浓稠。

3、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少量盐调味,煮沸后即可享用。

小贴士:

1、煮黑豆花生汤时最好使用高压锅,这样能更好地煮熟黑豆和花生,使其更容易消化吸收。

2、煮黑豆花生汤时要注意火候,火候过大容易煮烂黑豆和花生,影响口感。

3、煮好的黑豆花生汤可加入适量红枣、桂圆、枸杞等,使其更具营养价值。

校对 黄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