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还是一直挺喜欢和我分享日常的,大宝从小学到大学,和我无话不谈;二宝上幼儿园,回到家,也是滔滔不绝地和我聊幼儿园的事情。
大宝今年上大一,上了大学和爸爸妈妈建了一个群,经常在群里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或文字,或语音,或视频。 如果有几天没见信息,我会主动询问情况,孩子看见总会回复,解释原因。
有时我对她说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产生疑惑,我会在网上查询,把知道的信息告诉她,她也比较欣赏我对她的理解。
有的信息乍一听,有点儿着急上火,随着了解情况的一步步加深,就明白孩子为什么这么选择,相信孩子的能力,给予忠肯的建议,孩子会有理性的思考,审慎地对待自己的未来。
孩子为什么从来不和爸妈分享日常,通常有这几个原因:
1、总是被教育
不管孩子对父母说什么,父母总是批评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父母心里充满了急切的爱心,想让孩子更好,可孩子的初心只是想和父母聊聊家常,可结果是背负了太多的负面情绪,聊天的心情一落千丈,瞬间觉得自己不行了。
时间长了,孩子产生了失望,就关上了沟通的大门,宁肯自己消化,也不想和父母分享日常,害怕指责。因此父母要耐心地多了解孩子的情况,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就一通批评,虽然父母是爱孩子的,但孩子也被吓到了。
2、不喜欢唠叨
孩子给父母分享日常,妈妈一和孩子说话,就滔滔不绝,不说上一个小时结束不了,方方面面嘱咐到位。孩子时间有限,想说上几句话,妈妈说起来就没完没了,反而会觉得有些唠叨,增加心理负担。
妈妈关心孩子,要细心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彼此舒适即可,让孩子能够静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不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孩子毕竟要长大,独自面对生活的挑战,不断成长。
3、害怕给自己压力
一和父母交谈沟通,父母就给孩子定目标,最近的一次考试要考多少名,成绩不能低于多少分,要考上哪所学校,上了大学要保研或者考研等等,家长和孩子都处于焦虑之中。
孩子也想考出好成绩,有更好的未来,可是现实生活是“强中自有强中手”,“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认知世界里,父母点到为止,让父母的想法变成孩子自己的想法,孩子不用父母重点强调自己就会努力拼搏,这样的关系彼此舒适。
写在最后
父母都希望孩子经常和自己沟通,分享日常生活,孩子永远是父母的最爱,不做强势的父母,多听孩子在说什么,多思考孩子在想什么,正确的引导,提出忠肯的建议,不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孩子会很乐于和父母分享,听取父母的经验。
校对 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