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有段时间特别喜欢看那种鳄鱼、鲨鱼、蟒蛇等相关题材的电影,这类电影的情节都非常类似,都是一群人不听劝阻去河边、海边、海岛玩,或因为故意寻求刺激进入了鳄鱼、鲨鱼等的活动区域。然后,这个小团队里的人就开始作死,一个个的被鳄鱼、鲨鱼、蟒蛇等吃掉,最后所有人都死了或者只有一两个人逃出来。
这个情节大致就是这样,基本已经形成了套路,甚至你可以在开头一看这几个人,就知道一会谁先死、谁后死以及最后谁能活下来。过去这十几年,中国的网络大电影也有很多类似的题材——其情节与美国的电影还是比较类似的,就算是这类电影的汉化版吧。
如果你让我给这些电影打分,满分十分的话,我最多也就给它们三四分,但是这不妨碍我有时间还是愿意找一两部来看。而有些电影,虽然我看不下去,但是如果他们真的值七八分,我也依然会给他们打七八分。
我觉得很多人在评价类型文学(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也可以扩大到商业电影、艺术电影之间的区别时,会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是彻底隔离的。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说他读严肃文学,就不会喜欢看通俗文学,而一个人喜欢通俗文学,就代表他不会读严肃文学。然而,放在现实中,这并不成立。
假使我们按照“严肃文学”偏严肃、“类型文学”偏娱乐的刻板印象来讲,喜欢类型文学也是人之常情——因为人不可能总是严肃的,日常也会有娱乐需求。既然人都有放松娱乐的需求,那么即便是严肃艺术的创作者,去接触类型艺术业非常正常。
我之前写的文章里有一部分是跟网文有关的,很多人看完我写的东西之后都会认为说我瞧不上网文,认为我这是在打压网文。这实际上是误解了我的意思,我一直没有否认过娱乐是人类的基础需求之一,承认任何一种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艺术样式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喜不喜欢”和“好不好”是两回事——因为“喜不喜欢”遵从的是自己的标准,“好不好”遵从一个共识性的标准。
“鄙视链”这个东西只能存在于人与人之间,而不会存在于物与物之间。这就是说,一部文学作品自己是不会有“鄙视”另一部文学作品的意识的,能够通过文学作品进行“鄙视”的只是阅读作品的人。
对于文学阅读,我个人是不存在什么鄙视链的,不认为一个人看什么会比不看什么更高级。同时,我也习惯于更直接地表达自己的好恶——只是我自己在日常的表达中会有意对此进行区分。比如之前我在一个问题的回答下,就曾经表达过我对阎连科的不喜欢,但那个回答就被很多人批评,说“文学博士就这水平”等等。如果你仔细去看那个回答,会发现我对于阎连科的不喜欢是对这个人的,并没有对其作品做出过负面的评价。此外,我之前也还说过我不喜欢《红楼梦》——这同样也不代表我否认它的价值。
这就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态度,“好不好”和“喜不喜欢”是两回事。你说一个文学作品好或者不好,得需要有凭有据,但喜不喜欢就纯看个人心情。既然喜不喜欢这个事是纯看个人心情的,那再搞个鄙视链,也就没多大意义了。
我在回答中对某些人的观点持有的批评,来自于很多人无法区分“好”和“喜欢”,往往直接将“喜欢”当成“好”。对此,我之前用《三体》举过例子,说“《三体》是一部优秀的小说”、“《三体》代表了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最高成就”等等,都是没问题的。但如果非要上升到“《三体》是中国当代文学巅峰”、“《三体》的想象力锤爆各种当代文学,所以它的价值最高”等等,这就是另一回事了。因为这些言论涉及到了一些文学的根本性问题,比如如果非要用想象力的高低来判断文学作品的水平,那是不是说现实题材的作品就没有价值?如果想象力高的高低就能代表文学水平的高低,那文字之于文学的价值是什么?这些问题就是需要说清楚的。
当然,要判断一个作品好不好,是需要有一些背景知识作为基础的。起码,你得了解文学史发展的大致脉络和各个时期代表性的作品,然后才能以此为坐标来对一个作品进行评价——这些东西是需要具体的知识的,不是天分可以弥补的。但现实中的普通读者往往缺乏这个经验体系——毕竟,汉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这些专业的招生名额占大学生的总数比例是极低的,大部分人阅读文学作品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的,对文学作品的评价也是“我觉得好就是好,你说他不好就是们这群老不死的在打压年轻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我的确有所批评的话,那么我针对的对象也不是作品,而是一部分创作者以及部分读者——因为他们使用了错误的评价标准。
若用生活中的例子打个比方来说,严肃文学作品好比是高档茶叶,类型文学就好比立顿的茶包,他们面对的是不同的消费对象。同时,喝好茶的人不想折腾喝个茶包,喝茶包的人想尝尝好茶什么味,这也都是正常的,并不是说这两类人都绝不会碰对方的东西。我所反对的是“看我们立顿一年买几十亿美元,你那茶叶才卖多少钱”、“我们立顿都是工业化生产,你还人工炒制,多落后”、“你看看现在喝立顿的几个人,喝你们茶的几个人”等等论调。因为这些观点在逻辑上存在的问题都是把销量、用户数量当成了唯一的评价标准。
基于这些,我对于文学作品阅读的态度是完全开放的,就当成个玩就好,挑自己喜欢的去看,也不必过度理会别人的意见。如果一个人仅仅是因为听说别人看了什么作品,就对他人嗤之以鼻,这种不友善人也还是远离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