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思考过,我们的世界究竟是否真实?这个话题听起来可能有些离奇,但实际上有一群科学家正在严肃地研究这个问题!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无论世界是否真实,这个命题本身就值得探索,因为一旦破解了这个问题,我们或许能解答一个与自身息息相关的问题:我们是否宇宙中唯一的文明?牛津大学哲学教授尼克·波斯特罗姆发表了一篇题为《我们是否生活在计算机模拟中?》的论文,他提出了一个极具争议的观点:我们生活在一个真实世界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他的论证中,他假设高度发达的文明会拥有足够的计算能力来模拟出无数个逼真的虚拟世界,而我们极有可能只是其中一个虚拟世界。波斯特罗姆的理论一经问世,便在学术界和大众中引发了广泛讨论。为了支持“世界是虚拟的”这一观点,还有研究者列出了四项所谓“无可辩驳”的证据。本期内容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第一个证据:来自超级计算机的崛起。虚拟世界的存在离不开超级计算机的支持。在虚拟世界中,人们感知到的每一件物品、触摸到的每一种质感,背后都依赖着巨大的计算量。如果宇宙中存在一个超级文明,他们或许拥有超乎我们想象的超级计算机,能够模拟出一个完整宇宙的诞生与演化,甚至细致到某个星球上生命的产生与发展。尽管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我们还无法制造出这样一台庞大的计算机,但随着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快速进步,人类已经能在现实中看到虚拟的人物与场景。
这些技术虽然还在不断完善,但它们已经能提供逼真且沉浸式的体验,甚至一些虚拟游戏的画面和细节已经与现实几乎难以区分。这样的进步让我们开始意识到,如果计算能力继续突破,模拟一个完全不可辨的虚拟宇宙将不再是天方夜谭。设想一下,在遥远的未来,或者在某个技术超前的文明手中,这种超级计算机或许已经成形。如果它们能够实现如此强大的计算能力,模拟一个完整的宇宙便成为可能。
第二个证据:来自微观世界的暗示。著名的“双缝干涉实验”揭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物质的行为似乎与观察者的存在息息相关。当没有观察者时,被测试的电子通过双缝时表现出“波”的性质,产生干涉条纹;然而,当有观察者监测时,电子仿佛“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于是呈现出粒子特征,干涉现象消失。这个实验结果似乎在挑战我们的直觉:物质的状态竟然会因观察者的存在而发生变化。打个比方,当你盯着自己的手机时,它确实就是你熟悉的那个手机;但一旦你将它放在一个你无法看见的地方,似乎它的存在状态就变得不可知,甚至可以说它可能不再是“手机”的样子。
这听起来像是魔幻现实主义,但在计算机程序的世界里,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假设宇宙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模拟系统,那么为了节省计算资源,系统可能会选择在不需要呈现具体细节的地方将物质简化为“波”,即一种概率性的计算模式。只有当“玩家”——即观察者——真正与物体互动或观察某个区域时,系统才会将该区域“渲染”成粒子的形式。这种动态计算不仅解释了量子力学中的“观察者效应”,还暗示了我们所处的世界可能本质上是一个程序化的虚拟现实。
第三个证据:我们的世界中隐藏着计算机代码。最近,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詹姆斯·盖茨在一次演讲中震惊了科学界。他公开表示,他和研究团队在研究超弦理论公式时,意外发现了一种被广泛用于计算机系统中的自纠错二进制代码。更为惊人的是,盖茨强调,这不是某种“类似”或“疑似”计算机代码的结构,而是地地道道的计算机代码——一种通常在现代编程中用来检测和修正错误的编码模式。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超弦理论本身已经极其复杂,它试图统一自然界的所有基本力,而在如此深奥的理论中,竟然藏有与计算机科学紧密相关的编码,这一现象无疑令人匪夷所思。如果这个发现被进一步验证,那么我们可能不得不重新审视物理学中的基本假设:我们所感知的宇宙,是否真的只是一个被模拟出来的虚拟系统?
第四个证据:来自“缸中之脑”这个经典的哲学假设。缸中之脑由美国哲学家希拉里·柏特楠在1981年提出,他阐述的是这样一个假想。某一天你的大脑被邪恶的科学家从你的身体中取出,放进了装有营养液的容器中,并且和一台计算机相连接。这台计算机会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向你的大脑传递一切感官信号,不仅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还有触觉,还包括身体存在感和运动体验。与此同时,计算机会删除关于这场手术的记忆,并替换为一套虚假的日常生活回忆。此刻,在你看来,世界一切正常,但实际上你真正的身体已经被抛弃,而你的大脑漂浮在营养液中,你现在看到听到感到的一切都是计算机为你的大脑编织的完美假象。当然,这只是一个思想实验,但这个有趣的实验提出了一个很刺激的问题:你怎么担保自己的大脑不是缸中之脑,或者说有没有可能我们只是生活在某种由计算机营造的虚拟现实中呢?看到这,或许你已经联想到科幻经典电影《黑客帝国》。没错,正是这个“缸中之脑”思想实验为《黑客帝国》及许多其他优秀的科幻作品提供了灵感。在《黑客帝国》中,男主角尼奥选择了象征真相的红色药丸,从虚假的模拟现实中醒来,进入了一个冰冷残酷的“真实”世界。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尼奥逐渐发现,即便是这个所谓的“真实世界”似乎也充满了疑点,仿佛依旧是另一个虚拟层级。这种细思极恐的情节揭示了“缸中之脑”思想实验所暗示的困境:如果现实可以是模拟的,那么我们又如何摆脱无限嵌套的虚拟世界?现实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我们是否永远无法突破这层迷雾?
关于世界是否是虚拟的问题,目前还没有科学实验证明或证伪这一点。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确定自己是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还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中。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许能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对此,你们怎么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