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除了文笔之外,最主要是要观察生活的眼睛。
这是最难的,我们经常说,生活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我们的眼睛能看到万事万物,但是要看到生活的小细节,并把它还原出来,这就难了。难就难在一瞬间打动自己的事物,是有概率的,同样的场景,同样的人,换了时间和心绪,就未必能产生一样的情感。
这篇也如此。
其实要看她的文章,立足点在最后,也就是铺位下方的老人和孙子。
我们要感受到,小女孩并不是喜欢坐这辆车,她只是在这辆车上想起了陪伴自己坐车的人。
文章是因为看到别的老人和孙子的那么一个瞬间爆泪的。
自己“长大”了,却在类似自己走过的路上,看到了类似自己的童年。
那个不愿买东西的老人因为列车员随口一句“孩子爱吃”,终于不再嫌贵,买下了东西。
这么寻常的一个瞬间,让她想起过去自己的姥爷陪伴自己坐车,当也是如此。
爱可以让“斤斤计较”的人不再计较。
付出爱的人是不一样的,但爱的细节是相通的。
失去姥爷的“我”,在前行的列车上,看到了有姥爷的影子。
这才有了这篇文章。
这也是为什么她在一开头说“姥姥姥爷牵着我,踏上一趟绿皮火车,自杭州启程,摇晃过二十五小时,直达内蒙古乌兰察布。这是我儿时归乡的记忆。”
这么一段看起来有名家手笔的开头,本质上是因为自己在火车上想起来过去。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奔赴的是去见姥姥的路,坐的是关于姥姥姥爷的记忆的车,看到的是关于姥姥姥爷和我的画面。
她不是在抱怨飞机,不是在赞美火车,只是在说我在这辆车上看到了故事和故人。
这个世界每天有各种各样的故事,但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可以与自己的故人挂钩。
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
这才是最打动人的东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