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从没有不敢过,刻板印象中,刘表是个坐谈客、自守之贼,其实不然,他也是有非常大野心的,只不过,他没这个机会而已,传统叙事,把关注点过多的放在北方了,实际上,南方也是征战不断的,曹操在北方有麻烦,刘表在南方就没有吗?
刘表单骑入荆州,要依靠当地豪族的力量,这不假,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打造出一只直属部队,刘表在荆州那么多年,不可能没有一只嫡系部队,并不是说军权全被荆州豪族垄断了,后面他的儿子、侄子,如刘琦、刘虎、刘磐都是能带兵出征的。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先主斜趋汉津,適与羽船会,得济沔,遇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馀人,与俱到夏口。
《江表传》:策收得勋兵二千馀人,船千艘,遂前进夏口攻黄祖。时刘表遣从子虎、南阳韩晞将长矛五千,来为黄祖前锋。策与战,大破之。
《三国志·太史慈传》:刘表从子磐,骁勇,数为寇於艾、西安诸县。策於是分海昬、建昌左右六县,以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昬,并督诸将拒磐。磐绝迹不复为寇。
刘表的最大问题,是他自己不会带兵打仗,如果要类比,刘表就是弱化版的李渊,而且还是没生出李世民的李渊,这个太要命了。论勇气,刘表并不缺,当年袁术派孙坚南下进攻荆州,刘表并没有躲在江陵,而是自己顶在襄阳这个第一线,但带兵跟孙坚打仗的,却是黄祖。
刘表真的不敢跟曹操一战吗?
当然不是,张绣的背后,就是刘表。在宛城著名大事件“一炮害三贤”后,张绣重归刘表,刘表就派人跟张绣联手,主动进攻曹操,一度把曹洪打得不要不要的,但曹老板亲自过来后,张刘联军就不行了,被曹老板击败,这就不是胆量跟野心的问题,单纯就是打不过。
《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武帝纪第一》:公之自舞阴还也,南阳、章陵诸县复叛为绣,公遣曹洪击之,不利,还屯叶,数为绣、表所侵。
《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武帝纪第一》:表将邓济据湖阳。攻拔之,生擒济,湖阳降。攻舞阴,下之。
刘表其实一直是想要对外扩张的,也不存在说荆州士族只想守家,乱世,大部分人想的都是对外扩张,建功立业,后面大批荆州士族支持刘备就是这个道理,不然他们难道是看刘备长得帅吗?
刘表除了北抗曹操外,向西,也想图谋刘璋的益州,他还煽动了刘璋部将沈弥、娄发、甘宁等人造反,只不过被刘璋迅速平定了,刘璋反手加固了东部防线,刘表再也无机可乘。
《英雄记》:荆州别驾刘阖,璋将沈弥、娄发、甘宁反,击璋不胜,走入荆州。璋使赵韪进攻荆州,屯朐忍。
《后汉书·卷七十五·刘焉袁术吕布列传第六十五》:诏书因以璋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以韪为征东中郎将。先是,荆州牧刘表表焉僭拟乘舆器服,韪以此遂屯兵朐忍备表。
向东,刘表同样有吞并江东,统一南方的雄心,黄祖就曾多次派兵主动进攻,只不过没打过,另外,他还派了侄子刘磐、中郎将黄忠,多次主动进攻江东,只不过,也被太史慈防住了。
《三国志》:祖子射,尝率数千人下攻盛。盛时吏士不满二百,与相拒击,伤射吏士千馀人。已乃开门出战,大破之。
《三国志·周瑜传》: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
《三国志·太史慈传》:刘表从子磐,骁勇,数为寇於艾、西安诸县。策於是分海昬、建昌左右六县,以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昬,并督诸将拒磐。磐绝迹不复为寇。
《三国志·黄忠传》: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
到了官渡之战的时候,刘表确实迎来了最大的战略机遇期,北方袁曹大战,东面孙策遇刺,不管是北上跟袁绍夹击曹操,还是东进打江东,一统南方,都是可选的战略方向,问题是,曹操、孙权有麻烦,刘表自己也有啊。
当时长沙太守张羡反了,而且还带起了其他三个郡的叛变,直接掀起了一场席卷荆南的叛乱,刘表当时一共就七个郡,反了四个,他哪有能力北上或者东进?只能选择平叛啊,刘表跟张羡互殴了好几年,直到张羡病死,刘表才平定荆南。
《三国志·桓阶传》:乃举长沙及旁三郡以拒表,遣使诣太祖。太祖大悦。会绍与太祖连战,军未得南。而表急攻羡,羡病死。城陷,阶遂自匿。
理论上讲,这时候袁绍虽然没了,但袁家的势力还在,刘表还是可以趁曹老板打河北的机会北上的,但是,曹老板还有后手,早在公元197年,曹老板就派南阳人张津担任交州牧,张羡死后,张津继续在刘表后方捅刀,刘表不得不继续跟张津交战。
后来,张津被手下宰了,刘表才腾出手来,刘表真的没有野心吗?当然不是,他连交州都想要,张津死后,刘表趁机派出吴巨为苍梧太守、赖恭为交州刺史,反攻交州,区景投降刘表,成为了吴巨麾下的都督,刘表成功占据了苍梧郡,把手伸进了交州。
只不过,刘表打仗的水平确实不怎么样,张津实控的地盘,其实也就交州的两个郡,其他地盘在地头蛇士燮手里,就这,张津还能主动进攻,直到他被手下杀了,刘表才能反攻交州。
《宋书·州郡志》;汉献帝建安八年(203年)改曰交州,治苍梧广信县。
《三国志·薛综传》:次得南阳张津,与荆州牧刘表为隙,兵弱敌强,岁岁兴军,诸将厌患,去留自在。
《三国志·薛综传》:津小检摄,威武不足,为所陵侮,遂至杀没。
《三国志·士燮传》:是时,苍梧太守史璜死,表又遣吴巨代之,与恭俱至。
《水经注·卷三十七》引晋王范《交广春秋》:巨有都督区景,勇略与巨同,士为用。
张津死后,为了继续恶心刘表,曹老板在张津死后,又加封了地头蛇士燮,由于“三互法”的存在,士燮不能担任交州刺史或交州牧,不过这难不倒曹老板,曹老板除了让士燮继续担任交趾太守外,还加封士燮为绥南中郎将,让他总督交州七郡,不是交州牧,更胜交州牧!之后,又加封士燮为安远将军,封爵龙度亭侯。
《三国志·士燮传》:汉闻张津死,赐燮玺书曰:交州绝域,南带江海,上恩不宣,下义壅隔,知逆贼刘表又遣赖恭窥看南土,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趾太守如故。”后燮遣吏张旻奉贡诣京都。是时,天下丧乱,道路断绝。而燮不废贡职。特复下诏拜安远将军,封龙度亭侯。
不过,·士燮这时候已经快七十了,没有再跟刘表起冲突的心思,刘表委任的交州刺史赖恭是个文人,非常懂分寸,所以,交州还是维持了和平的状态。
理论上讲,刘表这时候总能大规模北上了吧?
不好意思,这时候,孙权起来了,他已经坐稳了位置,论公,江夏郡是东南咽喉,他必须要拿下,论私,他跟黄祖有杀父之仇,孙权率军进攻江夏,就是必然的,江夏郡,同样的荆州的门户,是双方必争之地,刘表跟孙权的大战压根无法避免。
孙权在公元203年、207年、208年三次进攻黄祖,最终攻灭了黄祖。这种情况下,刘表要是大规模北上,那荆州就提前姓孙了。
所以,刘表是不愿意北上吗?他压根没机会大规模北上。
除了外患外,刘表还有内忧,这个内忧就是刘备。刘备兵败来投,刘表一开始也对他非常好,对他以上宾之礼,还给他增兵,让他带兵北上进攻,刘备一路打到了叶县,这地方,离许昌已经很近了,理论上讲,再多给刘备些兵马,打出更大的战果也不是不可能。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敦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问题是,刘备是好相处的吗?
刘备在荆州,到处搞串联,一大票荆州士族都跟刘备关系很好,刘备这是想干啥?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了,刘表会不清楚吗?
再多给刘备兵马,确实,荆州倒是不用改姓,问题是,归了刘备跟改姓,对刘表来说有啥区别?所以,刘备后面再要北上,刘表就不同意了。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曹公既破绍,自南击先主。先主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十二年,曹公北征乌丸,先主说表袭许,表不能用。
最后,总结一下,刘表不北上跟曹操一战,不是胆量跟野心的问题,而是自身能力的局限,再加上内忧外患的不得已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