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发布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范预包装食品保质期、禁用「零添加」用语等,还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
更新于:2025-03-28 10:50:44

看到这个消息我尸体都活了,你们不知道对我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我这两天刚逛完成都春季糖酒会,说实话,看完之后我对食品行业非常失望——我没有看到什么创新,反而充斥着内卷和各种擦边虚假宣传。

我以前总是充满信心,我在知乎上教大家也充满信心,但是从糖酒会出来,就我看到的这个大环境,我觉得我好像有点动摇了。

加上前几天315曝光的虾仁事件,当时有几个食品业内人评论说我也想做好东西啊可是市场不允许之类的。

这些事让我深感难过,不管是自己作为食品专业,还是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我积攒的失望都快要到临界点了。

但是今天这个消息,让我又看到了希望,我又能积极的看待了,是的,虽然我们的食品行业有很多很多的问题,但确实有人在解决问题,总体上是在变好的。

今天发布的新规,一个是《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这是一个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凡是超市里买到的包装食品(除初级农产品之外),都叫预包装食品,因此这个国标几乎所有的包装食品都要强制遵守。

这个国标上一个版本已经是2011年的了,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14年,终于等到了更新。

根据2025年3月27日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预包装食品标签的新规主要包括以下变化,列举如下:

一、禁用误导性声称——禁止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

新规明确禁止通过此类标签暗示食品更健康或更天然,避免消费者误解。例如,标注「不添加蔗糖」但含其他糖分的食品需整改。

这一条我真的爆赞!我一向的观点就是食品添加剂不能一棒子打死,在某些情况下添加剂是利大于弊的,「零添加」的标签容易造成大众对添加剂的误解(或者说这类标签是大众已经误解了之后的产物)。

还有「不添加蔗糖」现在也违规了,这真是太好了!我见过太多太多标注不添加蔗糖的产品,但实际上添加了果葡糖浆或者其他的糖,这很容易误导消费者,甚至误导很多糖尿病人。

二、强制标示致敏物质——八大类致敏物质需显著标示

若食品含麸质谷物、甲壳类、鱼类、蛋类、花生、大豆、乳制品、坚果等致敏成分,须在配料表中以加粗、下划线或独立提示语标明。

这一方面是与国际接轨,一方面是以往我们不太关注过敏信息,而现在大家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标注过敏源很有必要。

三、生产日期保质期标注优化——统一保质期格式为「到期日」并设立独立标示区域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需按「年-月-日」顺序标注,且保质期6个月以上的食品可仅标示「到期日」,不再强制标注生产日期。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需在食品包装主展示版面设置独立区域或指引标识,方便消费者快速查看。

这样大家看保质期方便多了,再也不需要翻来覆去找半天还得做数学题了。

四、数字标签推广应用——支持「可听」「可放大」等交互功能

通过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消费者可获取放大页面、语音讲解、视频说明等数字化信息,解决传统标签字体小、信息查找不便的问题。

这个有助于老年人,我教我妈看配料表的时候,她就曾经说过字太小了看不清,食品包装碍于版面问题很多内容印不下,有的字非常小,眼神好的人阅读起来尚且困难,更何况老年人。现在如果有数字标签,我只需要教她扫码(当然这又是另一个挑战,但总归是一种解决方案不是吗

五、营养标签新增强制内容——新增糖与饱和脂肪(酸)的强制标示

营养成分表中需增加糖、饱和脂肪(酸)两项,帮助消费者控制高糖、高脂摄入,并标注「儿童青少年应避免过量摄入盐油糖」提示语。

这个是针对近年来青少年肥胖率越来越高做的措施,我觉得也是很好的措施。小孩子还没有太多的营养学知识,让他阅读配料表自己选择更健康的食品几乎是不可能的,有的家长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干脆直接给他一句话标注出来,既方便孩子也方便家长。

六、定量标示要求——食品名称中的配料需标注含量

例如「燕窝月饼」需明确标示燕窝的含量,「榴莲蛋糕」需明确标示榴莲的含量,防止虚假宣传。如果只使用了香精,必须标注成「榴莲风味蛋糕」。

这个其实以前也有类似的规定,只不过现在更明确了。

---

以上新规,每一条都很实用,说明主管部门关注到了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想办法制定法条来规范。我对此唯一的抱怨就是出得太晚了。

我知道任何规定出来都有抱怨的人,总有很多不满意,我理解,某一个规定只能改进某一个缺陷,而不能一下子把所有问题都一次性解决。

我是一个积极的人,我觉得应该就事论事,一码归一码,这次做得好,就应该夸,这样才能正反馈,推动事情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