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的游戏》结局之一是逃亡中国,当时正值中国的哪个朝代?提升什么属性才能润成土豪?
更新于:2025-04-20 10:04:02

首先还得说《苏丹的游戏》这个世界观本身是双头龙工作室原创的架空设定,虚构世界来找真实这个事情咱就别干了,不过说实话每个结局路线中,主角的剧情中确实有不少中东历史上名场面的对应,比如说我们最激动人心的革命线,其实多少能看到伊朗1979革命的意思。

当然更多的还是致敬传奇物理宫斗奥斯曼,各位看看赛里姆一世怎么当“冷酷者”就知道,有些人使杀戮卡那是不需要过回合等CD的()

当然我觉得双头龙本身就没想把这个世界观卡死,对应哪朝哪代,因为这样反而破坏了在这个架构下创作自由度,从美术风格到文本写作,我觉得这个游戏给我的就是一种刻板印象中“中东”感,这种刻板印象不是贬义,而是直观的感觉,从而让玩家身临其境。

我们看这种画风的作品,就如同历史上中东各文化看中国历史一样,阿拉伯人有句谚语,叫“知识远在中国,亦当求之”,这个中国也并非是指的哪朝哪代,同样是阿拉伯人印象中的一种“远方”。

但总有些人会打破这种远方的藩篱,一些是诸如伊本白图泰这种满世界溜达的旅行家,但还有很多就和游戏里的主角一样,是因为政治斗争失利而润到中国的。

毋庸置疑,这个结局参考的原型之一,是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经西域逃亡而来的萨珊波斯王子卑路斯(Peroz III)。

卑路斯是萨珊波斯末代君主耶兹底格德三世的儿子,这父子俩在位期间便多次向唐朝入贡求援。

原因是就在不久之前,公元636年,曾经不可一世横跨亚非的萨珊波斯在卡迪西亚战役中惨败于阿拉伯人,战线已经推到了纳贾夫,很快就要到今天的巴格达也就是当时的泰西封了。

此时的阿拉伯帝国正值四大哈里发之首的欧麦尔当朝,正处于战争和文化发展的快速期,而萨珊波斯则连连溃败,而波斯人希望求援的唐朝则在位的是鼎鼎大名的天可汗太宗文皇帝李世民。

很显然对于波斯人来说这两个丝路两端的大帝国是旗鼓相当的对手,平定西域威慑突厥的李世民则更是救命稻草。

《册府元龟》就记录了多次波斯入贡,分别在贞观十二年(638年)、二十一年(647年),但显然李世民并不会为了波斯人而真的发起横跨欧亚大陆的远征。

无力支持的萨珊波斯最终在泰西封沦陷,以及尼哈旺德战役失败后彻底灭亡,耶兹底格德身死吐火罗,而其子卑路斯象征性后便继续东逃,但来到长安入贡后,大家看年号也能看出来,李世民已经死了五年,此时皇帝是高宗李治。

即使如此卑路斯也没有放弃请兵的尝试,《旧唐书·波斯传》记载

“卑路斯龙朔元年奏言频被大食侵扰,请兵救援……诏遣陇州南由县令王名远充使西域,分置州县,因列其地疾陵城为波斯都督府,授卑路斯为都督。”

所谓疾陵城已经是今天伊朗东南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的边陲,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临近,在唐朝基本已经脱离了朝廷管辖范围内,显然是对于卑路斯的虚封。

同时高宗时的唐王朝本身也需要面对来自高句丽的威胁,皇帝忙着征半岛自然也不可能再发动远征,所以此事也就此作罢。

而中山大学蔡鸿生先生在《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认为,虽然卑路斯求援复国失败,但其随行的贵族与工匠千余人却直接促成了长安城波斯胡社的形成,在此之前波斯人来华经商定居甚至出仕者多的是,但外国人社区的规模是远远比不上昭武九姓粟特人和被征调为兵的突厥人的。

而这一批波斯人虽然最后也被同化,但依然留下了不少史料遗存,比如说后来的长安司天监郎官,河中晋州长史李素,他就是一个信仰景教的波斯人。

这些都被其位于西安西北国棉四厂职工子弟学校操场的墓志铭记载,这个事本身也是非常西安特色了,推荐大家去读荣新江所著《唐代长安的一个波斯景教家族》这篇文章有述。

而说回流亡唐朝的萨珊余脉,再后来发现复国无望后卑路斯本人是死在了677年或679年的某一天,其子泥涅师决定西返,但此后便没什么记载,恐怕淹没在了历史的潮流当中。

而唐与阿拉伯两个大帝国宿命一般的冲突,则要等到不到一百年后的怛罗斯之战了,但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