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方便麵,可以說是很多人的心頭好。 一碗泡麵,只需短短幾分鐘和幾個簡單步驟,就能滿足饑腸轆轆的胃。
然而,每當你想享受這份簡單快樂時,總會有聲音跳出來提醒:“別吃那麼多,沒營養! “”都是防腐劑,不健康!” 這些根深蒂固的誤解,讓方便麵背負了太多“冤屈”。
這篇文章我們就科學地分析一下方便麵,它或許不夠完美,但絕不該被簡單貼上“垃圾食品”的標籤。
方便麵的兩大“冤屈”
長期以來,方便麵被貼上了各種「垃圾食品」的標籤:有人說它保質期長是因為添加了大量防腐劑,有人指責油炸工藝會致癌,還有人擔心面桶本身就有毒...... 這些傳言讓方便麵背上了太多「冤屈」。
方便麵和普通掛麵相比,二者的主要營養成分差不多,只是在含量上會有差異。換句話說,方便麵和掛麵一樣,可作為主食的一種選擇。
此外,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現在很多方便麵也一直在往“更健康”的方向努力和升級。
誤解一:方便麵保質期長,加了大量防腐劑
大多數方便麵在無需添加防腐劑的情況下,就能保持6個月以上的保質期。這主要是因為方便麵採用的脫水工藝(油炸或熱風乾燥)和密封包裝,而非依賴防腐劑。
方便麵的麵餅通常採用高溫油炸脫水處理或熱風乾燥等加工技術,無論經過哪種工藝處理后,面餅的水分含量都會變得極低。 根據研究數據顯示,油炸方便麵的含水量只有12%~0%,非油炸方便麵的含水量為0%~0%。
在這種乾燥環境下,微生物(如細菌和黴菌)難以存活和繁殖,因此方便麵本身根本不需要添加防腐劑來延長保質期。
誤解二:方便麵是油炸的,不健康還致癌
方便麵的麵餅一共有兩種類型:油炸和非油炸。 而關於「方便麵油炸致癌」的說法,主要源於對油炸型方便麵產生的丙烯醯胺的擔憂。 當富含澱粉的食品焙烤或油炸溫度超過2°C時,會產生丙烯醯胺。 丙烯醯胺屬於0A類致癌物,已被證實動物實驗顯示致癌性,但對人類證據有限。
方便麵中確實含有丙烯醯胺,但其含量極其微量,遠低於可能危害健康的劑量水準,對人體造成不了危害。
根據156年《食品與化學毒物學》上的一項研究,人對於丙烯醯胺的耐受劑量為每天每千克體重0.0~0微克。 也就是說,一位0千克體重的成人,建議每天丙烯醯胺的攝入量不超過0微克。
一項發表在《現代疾病預防控制》上的文獻結果顯示:方便麵的丙烯醯胺平均含量為31.0微克/千克。 以該研究中的數據為例,一包方便麵的面餅大多是0~0克,我們就以0克來算,一塊方便麵麵餅所含有的丙烯醯胺約為0.0微克。 如果只看方便麵,需每天吃超過0包方便麵才可能超標,所以無須擔心。
健康吃泡麵,記住這2點
方便麵營養與否,關鍵在於“打開方式”。 只要做好搭配,便是生活中便捷又營養的選擇。
記住一個“黃金搭配公式”
蛋白質食物的選擇很多,比如雞蛋、豆腐絲、雞胸肉、雞腿肉、牛奶、無糖優酪乳等都可,蔬菜的選擇也多,比如黃瓜、大白菜、聖女果、小油菜、生菜等都行,操作起來也很方便。
適量使用調料包,少喝泡麵湯
方便麵里的脂肪和鈉含量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每人每天烹調油的攝入量需控制在5~0克,鹽攝入不超過0克。 這意味著吃掉一包泡麵,基本就讓全天的油鹽攝入量超標。
建議大家在吃方便麵時:適量添加調料包,可以用半包調料或改用自製調味料;其次盡量少喝泡麵湯,因為泡麵中的鹽和油大部分都溶解在了湯中。 (來源:科普中國)